徐子平對命理學的革命

徐子平,學習命理學說,皆不陌生,今之稱命理學,大體皆是指子平命理學。

而其生平事蹟,實則皆無考。

目前能夠看到的只有《三命通會》引用的沈誠“子平說辯”一文,對其有過介紹,但沈文前面講的皆無具體出處,不足為憑。

然後是徐大升在《子平三命通變淵源》序中稱:“僕自幼慕術,參訪高人,傳授子平真數,定格局,歷學歲年,頗得真趣”。

他所言“定格局”,指的就是八字格局查詢,這在古代算命術中佔有重要地位。透過分析八字的五行生剋制化關係,判斷命主的格局,並以此推斷其命運吉凶。徐大升深諳此道,並將其真傳著於《子平三命通變淵源》中,可謂是將八字格局查詢的精髓發揚光大。

《淵源》成書於南宋1254年,這裡是最早提到的“子平真數”,也是目前的子平法奠基之作,格局論命的主要來源。

而在元朝新編版《四家注珞琭子三命訊息賦》則收錄有徐子平對訊息賦註解,透過將徐子平與徐大升的著述比較,並不難發現,二者確實有源與流,繼承的關係,徐大升是沿襲徐子平的論命思想,並且將其大刀闊斧增刪之人,元明的子平命理思想,基本皆祖述《淵源》,因為兩者皆是徐姓,而淵源較之徐注消息賦更為成體系,所以後面不少人皆將二者混為一談,實則徐子平的註解還有很多初創的痕跡,還有很多年命技法的痕跡,到徐大升這裡雖然也有,但整體上是剔除乾淨,後面明清的對祿命法排斥,實則與子平大升的革命批判性思想,皆有關係。

本文對此進行一些解讀。

一:徐子平之前的命理學發展情況

根據徐注《三命訊息賦》中提到的胡茂老推算,子平最早為北宋末南宋初期的人,所以本文主要圍繞著南宋之前的命理學說做一下簡述。

目前能夠看到最早的算命活動,便是三國時期的自測壽命之談,後來者有魏寧,蕭吉,可見祿命學說起源比較早,但實際的觀測記錄,運用體系談比較少的,難得的是唐太宗時期的呂才曾經對祿命學說進行批評,雖然是批評,但是也可見其中的一些論命分析工具,大概來說,是以年月兩柱論命為主,看祿馬向背,結合神煞論命,還沒有日時的使用痕跡,但是後面用到的祿馬神煞,說明在唐朝時期便已完善,而隋朝蕭吉的《五行大義》亦是一佐證。

因此,儘管祿命學說在唐朝時期已經較為完善,但其發展歷程漫長,並不斷吸收和融合不同時代的文化元素。如今,八字算命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人們提供了一扇瞭解自身命運的視窗。如果你也對此感興趣,不妨嘗試一下 免費八字算命,也許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啟迪。

而且隋唐時期,乃是貴族社會,基本不涉及常人的測算,也就是說能夠掌握或者說觀測物件,也只能是當時的權貴而已。

而目前世傳之命理學說,其實最初淵源於韓愈給李虛中寫的墓誌銘,稱其“百不失一”,李虛中是761-813年時人,目前講的祿命術也好,三命也好,古法也好,皆是根據這個墓誌銘然後將其追認為“祖師”。

其實這個定義下的是不合理,也不準確的。

一方面目前沒有史料可以證明李虛中有過著述留下,後面的基本皆是託名,真假難辨,而另外一方面,在李虛中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命理學說在流通,所以動則稱李虛中,確實有“造神傾向”。

也就是說唐朝初期之命理學說還沒有怎麼流通,使用的工具很樸素,觀測的範圍也比較窄,中期雖然有提到李虛中論命,但是隻有“墓誌銘”,其餘的皆是一片空白的。

我們今天,其實沒有人真正清楚祿命法在唐朝到底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但是考慮到時代背景,制度,以及文人雅士的筆記等等看,有關於祿命學說與算命記錄之類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側方面反映的是唐朝其實命理學還只是在“醞釀”而已,既不成熟,也並不太流通,只是一些基本的算命工具與分析方法是具備的了。

只是與宋人的大量格局用法著述等等差異巨大。

而後面根據李虛中之名託名,以及在兩宋皆談李虛中者,疑是層層疊加的“造神運動”。

《五行精紀》中託名李虛中之書者有4種,世傳《李虛中命書》是其中一種,但是實際上名稱為《鬼谷遺文》更恰當,此書不僅《五行精紀》有收錄,徐子平註解的《三命訊息賦》也有多處引用《鬼谷遺文》,這是徐子平繼承發展鬼谷書的一個明證,但是隻有中下卷符合,上卷是不合的,另外有一本《李虛中命書》則北宋命理家王廷光有收錄,在《五行精紀》中也有收錄,可見早期的著述託名李虛中者,確實不少,還有一些是沒有留下的。

北宋時期的《珞琭子三命訊息賦》註解家從宋仁宗早期晚期,一直到北宋結束皆有命理家註解,可見此賦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命理學祖宗書,傳世名篇,古今法之分野,徐子平之革命,在此體現的尤其明顯。

但是令人感到震撼的是,書中的不同註解家對同一個章句與知識點定義竟然天壤之別,也就是說命理學說在北宋時期,還是“混亂無序”的,這個講法恐怕會令不少復古者失望,但是卻是歷史事實。

而北宋時期也有很多命理家,在精紀中有收錄,根據推測,大多數皆是士大夫群體,這些學說在宋朝,還是屬於富貴人家把玩的一門技術,但是訊息賦中還沒有歸納稱為格局,無論怎麼說都好,北宋時期集中體現的是諸家對命理學說的各種解讀,但是實際的算命實踐記錄其實是沒有的。

我想可能是這些人要麼是當朝計程車大夫,要麼是名士高道,來往非富即貴,根本不可能會像目前的民間一樣,什麼樣形式的展開算命活動皆有,所以涉及面主體是圍繞著貴人命看,也就能夠理解為何後期會發展出來那麼多五花八門的格局。

這個時期的命理學說混亂,但是註解中基本已經有年月日時胎,五柱論命的基本架構,三命分析,只是對於“本主”定義,尚沒有一定之見,只有王廷光在註解中將“遁月從年,以年為本,遁時從日,以日為主”,其餘諸家的“本主”並不是指年日來論。

後面到《五行精紀》則已經開始氾濫的遵從王廷光之說,只是在年本日主,還是年主日本的問題上,有些亂,但是看淵源中應該還是取得“本主學說”,王廷光的註解也可能是承自“託名的李虛中”,其實向我們反映的是北宋時期,“日元論命”,或者“年本日主”論命的特色,並不佔據主流,但是徐子平註解的基本都是以日為主,但是也用年起神煞論命,相比較之下,徐子平與王廷光在這方面的定義是有類同之處的。

德清前面也講,從北宋到南宋,“日元論命”曾經有過一場升格運動,從年為本論命,到年本日主,到以日為主,代表著命理學說的深化與實踐中刪減。

所以我個人定義的唐宋時期祿命學說,其實並不“完美”,可以理解為一代一代人實踐最佳化完善而來,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南宋時期的命理學說,則更加百花齊放,什麼樣的論法都有,集中體現在《五行精紀》,《三車一覽》,《應天歌》等書中。

而南宋末年,《應天歌》又提倡星命合參,開啟明朝時期合參論命的先聲,民間也興起各種論命合參,星命,星平,命平等等之類的,這些一方面反映著命理學說在不斷的吸收進化,另外也說明命理學說的理論來源有很多種,所以造成很多歷史遺留的問題,先賢在尋找各種的嘗試。

比如論命要不要合參?以年論還是日論,還是年日論?

用不用神煞,納音?對月令的重視,火土同宮,水土同宮,子平與祿命格局之差別?

各種起法規則的作用邏輯,評判標準是什麼?命理學說早期的理論少,所以爭議少,兩宋理論多,所以爭議多,所以子平法興起的前奏,本身就是帶有“革命批判性”的,要使命理界注入一股生機,摧毀一切虛妄不實的東西,並且給予定下標準,還將自身的命理思想強行改造賦文之原意,借祿命的名詞,重鑄新意,一切統攝為系統標準。

命理學說到子平法後,對以前爭論不清的不再爭論,用法混亂的給予標準,重視月令,丈量財官之有無,吉凶順逆為綱要,洗刷各種混亂的作用規則,所以很多祿命學說的失傳,或者隱退,埋沒,其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來自徐子平與徐大升的改革,此番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二:徐子平對命理學的改變

(1):祿命法以年為本,日為主的論命思想,徐子平雖然繼承下來,但是已經逐漸淡化年論命,在徐大升的《淵源》中還有本主的概念,但是已經明確“以日為主”,不再使用年論命,或者年日論命。

(2):祿命法三元其中一元指的是納音,徐子平改成支中人元,這個萬民英也批評徐子平,並且明確三元是納音,並非支中人元,支中藏幹祿命法一直有使用,子平有繼承發展,但是徐子平並沒有定義月令人元主事之談,是從大升的淵源開始的。

(3):子平法將“祿馬”改成“財官”,祿命法中祿馬是祿馬,財官是財官,格局的核心也多圍繞財官而取。

(4):子平法重視財官之有無,日元之旺衰,吉凶順逆之有情無情;祿命法重視三元格局之特配,祿馬官印食皆重視,三元之旺衰皆重視,格局的取用路徑三元皆可取。

(5):子平法很少使用神煞,祿命法大量使用神煞。

(6):子平法重視十神論命,並且以日元定義六親,祿命法三元皆重視,三命皆可以定義六親,對於宮位的重視度上,二者也有輕重之不同。

(7):子平法重視月令,祿命法既重視月令,也重視十二長生宮。

(8):子平法的格局分正格外格,祿命法的格局雖然類似,但是取法更加寬闊。

(9):子平法作用規則簡潔明瞭,祿命法作用規則,紛繁複雜,通變多端。

(10):子平法有很多名詞術語來自於祿命賦文,但是大多數術語的定義,已經重新注入新意,與原文字義差別比較大,比如“將星”,子平法取月將不用三閤中神之將星,也可看出子平法改良痕跡。

總的來說,徐子平的子平法是對祿命法的一次革命批評,所以命理思想與祿命學說差異比較大,很多地方名詞相同,實際意義不同,因為有這方面的特點,使得兩者的底層邏輯基因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合參對於術家的功力極其考驗。

三:改造的名詞術語舉例

(1)祿馬同鄉

祿命法是十干之祿位,則是祿,也是十干臨官位,馬星是三合五行的長生位。

比如甲祿在寅,申子辰馬在寅。

甲申/甲子/甲辰見寅,便是祿馬同鄉。

這裡是干支的起法規則。

實則申子辰還可以根據支命,三會對寅,再起出其他神煞疊加,還有刑衝破害規則。

比如甲申寅便有申寅衝性質。

比如同樣是甲申甲子甲辰見寅的祿馬同鄉,納音不同,差異又不同。

甲辰火見寅是長生,故是祿馬同鄉並學堂,這還是針對主方而論,客方寅上干與納音也需要推究,這還是兩組干支往來,還需要提起全域性辯證,所以祿命法的推薦需要得知識面比較寬廣,考量的維度多,就像做一道菜,每個環節皆講究,這樣的好處是做出來的飯菜更好,但是“成本與代價”都很高,如果不是高明的廚師,這樣是浪費食材。

以上僅僅是一個知識點而已。

那麼子平法就不一樣,祿馬就是財官。

比如壬午日,午中有丁己,是壬的正財正官,這就是祿馬同鄉。

那麼這個午字特別關鍵,不能被子衝擊,如果透出丁己,也不可見癸乙之類,生月要有氣,不犯衝破,便是貴命。

因為都是圍繞天元起十神,生月取財官,所以作用規則比較統一,也很明確。

兩者差異就很大。

(2):金神

《五行精紀》有金神,《淵源》也有金神。

精紀金神是神煞,取寅申巳亥見巳,子午卯酉見酉,辰戌醜未見醜之類。

而《淵源》中取乙丑金,辛巳金,癸酉金為金神,可見其雖然同樣是金神,但是定義起法都不太一樣,不過淵源的金神,卻是自生自旺自庫之金,還是用到納音,這也是從祿命改來的明證,無論是淵源還是子平,還是有納音,神煞,本主之類的使用痕跡。

(3):壬騎龍背

祿命法的壬騎龍背。

講是壬祿幹命,按照五虎遁,遁起的是甲辰,不見甲,見辰就是壬騎龍背。

壬見甲是食神之意,按真五行,就是我克之物。

而且壬見辰為祿庫,壬天乙貴人在卯巳,不見卯巳見辰就是夾貴之意。

但是子平法的壬騎龍背,看起來是一個詞,其實已經大變其意。

以壬見辰多者貴,寅多者富。

以辰暗衝戌飛出丁戊是財官;

同樣是“壬騎龍背”,實則定義完全不同。

(4):井攔叉格

《五行精紀》中有“井欄斜衝”。

如己未見甲辰,甲辰見己丑,己丑見甲戌,甲戌見己未,凡在四衝之地,納音同類,逐兩位逆數之是也。

寅申巳亥子午卯酉,亦以此取之,主人平生多不足,不成器道。

經雲:“井欄互破,無藥可醫,遇空亡則庶幾,行年行運亦忌之。”

不過子平的井欄,其實還是衝的財官而已,本質上將所有講法,都是統一“財官”取。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小結:

徐子平與徐大升的命理法有差異,明朝與宋朝的子平法也有差異,近現代與以前也有差異,但是如果就框架來講,大體不差。

基本都是明確四柱論命,以日為主,生月取格局財官。

子平法的早期還有很多祿命法的痕跡和名詞術語,但是裡頭的具體內涵有些差異。

徐子平還用年本日主,徐大升已經淡化,徐子平還用神煞,徐大升也已經淡化。

子平取財官格局並沒有定法,徐大升將其規範並且強化其的財官格局論命思想,後世皆宗之,發揚光大。

後面的明清諸法,除了用不用外格之爭議,還有神煞納音之比例,整體上是非常齊同的,也就是說子平法與祿命法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同的,但是也是“繼承”的關係。

子平法或者並不是全對的,不過其的刪定稱為系統,讓命理學說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人人論命皆可以快速分析格局用忌比劃比劃,這是大多數命理理論做不到的。

從徐子平到徐大升,到元明的子平法演變,明清至今,其實是非常清晰的。

唯一不太清晰的是徐子平的年代與命理思想來源問題,但是基本可以確定的是與《鬼谷遺文》,六壬的影響皆比較深,當然也有祿命學的素養,還有徐子平與徐大升之間,到底中間還有幾代,徐大升《淵源》之後,元明時期又受過什麼命理思想注入影響,但是這些都是細節問題,大體上來說子平法對於祿命法的革命刪定是可以確定的。

至於祿命法說起源何時,什麼時候成熟,又什麼時候隱退的問題。

我的看法的漢到隋唐都是屬於發展時期,但是影響廖廖,真正對祿命學說的深化在兩宋,但是也不可以貫徹“集大成”之談,而是在持續進化深化之中,祿命學說的起源很早,但是成熟很晚。

子平法或者起源於北宋,但是在南宋末已經系統標準定下來,爭議的問題已經很少,並且歷朝歷代皆有完善修修補補的。

祿命學說即使起源自漢魏晉隋唐,又發展於兩宋,但北宋時期依然混亂,南宋有系統體系化傾向,但是並沒有定下來系統標準,到元明已經開始合參,真正為祿命學說持續革命注入新意的人廖廖,自明以來,萬民英註解《蘭臺妙選》,成書《三命通會》後,祿命學說在命理界已經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今天研究與深化祿命學說,註定是做的是明以來,大多數命理家皆不做的事情,也註定是困難重重的,還有大量的史實與用法等待修整完善,祿命學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以為有一些古書,就可以見其全體。

本文來源:鼎豐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