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致極老師是現代最早做命理學史的,並且系統研究古今命理著作的前輩,對命理學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對破除迷信與氾濫使用也十分具有進步意義,並且不遮不掩,秉承學者的態度,於命理學說精耕細作數十年,將其系統歸納,深入淺出,使枯燥的命理學說通俗易懂,邏輯嚴謹,具備辯證性,後學入門與深造,無疑是上乘佳作,比之動則“祖傳”,“神準”,“料事如神”,“與迷信混雜”,顯然不與相提並論。
最早關注到陸致極老師的“古今法爭議”,是我在2021年講子平真詮課程,蒐集命理史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陸致極老師的文章:
“命理學是要前進還是倒退”,引發起古法與今法的爭議,今人無論如何爭論,其始作俑者,應該都來自於何重建老師與陸致極老師對古今法之爭,我輩何幸,生於這個時代,有緣分遇到兩位老前輩在古稀之年一直為推動命理學的進步殷勤勞作,爭之非為聲名,而為學術,當初讀這篇文章觸動很大,我還特地的講過這個話題,雖然至今回頭看之前的講述,確實“含糊不清”,而當時給的定論是:“子平法系統流程都完備嚴謹”,古法是一片混沌的沙漠,難以理解”,可謂說是更贊同陸老的看法,但內心深處卻埋藏一顆“古法探索的心理”,因為我雖贊成,但贊成主要是對“古法的陌生導致”,也就是說我根本沒有系統研究過古今法之差異,談贊成與否定,都顯得十分淺薄,也因為這篇文章的緣分結識命理古籍專家莊圓老師,接觸一批唐宋時期命理著作,這些命理書雖然以前有看,但都泛泛瞭解,我雖然早之前便用納音神煞納甲,卻並非系統的祿命古法,所以真正系統攻讀,發現“麻煩大了”,市面上根本沒有現代人對祿命法有過系統的注述與流通,或者有而我卻是孤陋寡聞的,未曾涉及到,由“子平法”而“祿命法”,意味著我需要重新放下再撿起,摧毀從前所學和認知,這個過程是十分痛苦的,相信大多數人也研究不下去,包括我雖然連續寫了三年的研究注述,但多數人對我的印象還是子平法和象法用的比較好,至於祿命法,會的人不多,講的清楚,並且有深入且系統的研究也不多,至起碼市面上根本沒有一本能夠講祿命法系統講清的著作,所以多數人不過“葉公好龍”,“鸚鵡學舌”,果有真實的研究心得否?恐怕未必。
但這幾年日以繼夜的精耕細作,互相比較,一些些枯燥的知識和運用慢慢的變得清晰且系統起來,深入其中,確實有一番新的天地,起碼在很多理論上有深刻的建設認識,不再“人云亦云”,故對於古今法之間的特點,我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因為目前正在實踐且認可的恰恰是陸老師結論中要將“祿命”與“子平”共用的人,“明知徒勞無功,也要蠢蠢欲動”,下面寫的文章知識,僅就陸老的札記來談個人觀點與看法,只為學術不同意見與看法。
一:古法札記一讀李虛中命書(1)
(1)此書涉及宋人的資訊甚多,歷來有人證明,故是否是命理學祖宗書,暫未確定,但作為研究古法的理解卻可,因為舉例稀少,說理甚重,故難以理解,在所難免。
(2)此書的多處地方涉及建模與六十甲子的深入探索,非一般人能解析清楚,歷來為此書解讀的人不多,且大多數皆為誤解,包括德清至今認識一些名詞用相之類也有多處難以講清,但“讀不懂”,不能夠說“有問題”,古代很多學說搞不明白的甚多。
(3)古法重視六十甲子,支幹皆來自河圖洛書之數,而納音又為干支天地之數交感而來,故納音必須是天干與地支組合後產生的五行,同在這個數則是金木水火土之類,剛好配足六十甲子,故三命指干支身,先幹後支最後身,謂之三命,各論旺衰,各自定位與運用有所區別。
(4)干支研究並非以納音為中心,或者說“納音是支幹相加天地之數而成,天地為生數,納音為成數”,用納音論命,本身已帶干支的屬性在其中,且三命是干支身都看,並非是只論納音,只是納音為天地交感而生,論納音則干支亦在其中,所以古法中論爭鬥降伏,往往以納音的生克為重參之處,亦是這個原因。
(5)關於納音,是出於天地相加之數,先有支幹之數,後有納音五行,有納音五行,古人才配“名”,“定名”,所謂“海中爐中”之說,在漢以前沒有,亦正常,不同時期的古人對干支身綜合考量後,重新命名是正常的,原則上來說,納音的命名是“無限的”,但是清楚的理解古人為何如此取名,由數而後納音五行,後象出而名定,故未來或者發現更多版本的納音命名,皆在情理之中,古人重象而定名,故可以八卦類永珍,六十甲子說盡寰宇。
(6)通觀《五行精紀》一書,只有在卷首有說了六十甲子命名的表達,實際的運用,全書涉及到“海中爐中之說”,只是九牛一毛,不足為例,反而在《蘭臺妙選》與《三命通會》中有得到延伸;而精紀用納音,是重於十二宮的,以納音五行在所在地支得位置論“十二種狀態”,如甲子金,金在子為死地,故說自死之金,如丙寅火,火在寅為長生,故說長生之火,去丁卯火,火在卯為敗地,故說自敗之火,其餘皆仿此,而生旺者宜保持,死絕者喜生旺,乃陰陽和合,陰陽既濟之理,與後世的論命分旺衰,又何異耶?
(7)十二藏幹雖非出自古法,但其中人元之用,亦與五行十二宮有關,比如辰戌醜未為何稱為雜氣?因為辰中有木旺,戌中有火旺,醜中有水旺,未中有火旺,皆旺而過氣在四庫,庫中又為五行之墓地,又為五行養氣之地,本身又為土,如寅申巳亥各是五行長生與臨官位,古人考量氣的旺衰進退輕重較量,定出的人元藏幹應用,是乃傳承有序的,且人元藏幹版本亦多,與今流通,並不盡同,能明理則自得妙趣,執方則互相對峙,故非正理。
二:古法札記-讀李虛中命書(2)
(1)五行十二長生,確實是表達的陰陽訊息之意,故納音五行本身所在位置不同,干支不同,輕重與旺衰皆不同,因為三元不同,特性不同,故其“成才路線”各異,無非一個放大版的格局法正反順逆之用,何以認為“沒有邏輯推理”?
因此,透過分析納音五行的特性,結合五行十二長生,我們可以判斷八字命格的優劣,以及其命運的走向。這一過程並非簡單地將五行生剋制化進行機械的推算,而是需要根據具體的八字組合,運用邏輯推理,判斷其潛在的優勢和劣勢,並最終得出結論。而這也正是“八字格局查詢”的意義所在。
(2)需要指出的地方很多,比如說癸巳水,水在巳為是絕地,然後有助並非是“癸水天干”,因為癸水自坐絕地,自己也是無氣,這種絕中有助,亦是運用十二長生宮之理,巳中為金之長生位,所謂“絕處逢生”是也,在虛中命書與精紀中的運用比比皆是,不一一舉例。
三:古法札記-讀玉照定真經(3)
(1)玉照定真經並非晉朝著作,誕生的時間應在北宋初年間,且並非完全繼承虛中,反而有濃厚的壬佔與民間取象,重視干支意向為重,屬於祿命法中的“支脈”,非常規正統論法。
(2)關於胎元,其實好比如現在得“胎教”是一樣的道理,女子懷孕後養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比之祖宗拱與壽元往往參胎元,不展開。
(3)上生下與下生下,因為立極點在年,以年為尊,下生上是尊上為助,上生下為卑,是上助下為耗氣故不吉,又如納音上克下為財,下克上為鬼,也分克不克得住,分旺衰輕重,與當今的身旺則用財官,身衰則用印比,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中和論命,都是吉凶正反順逆之用也。
(4)玉照還有非常濃厚的壬佔風格,注重的是“事項”與“家計小談”之類的,並非是解析理論和用法,還有系統框架之類的,側重是一種技法,談不上對李虛中命書有什麼太多繼承的關係,所以更談不上後者是對前者的完善,二書的體量與功用與定位,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可以稱為經,後者就一篇賦文技法而已,前者重原理,後者重應用,書房與江湖之差別也。
四:古法札記-讀珞祿子三命訊息賦(4)
(1)訊息賦誕生背景應該在五代北宋年間,因為在之前沒有任何記錄,而註解最早就是從宋仁宗時期開始的,兩宋註解多從祿命古法角度講述,只有南宋徐子平用今法解讀,也就是虛實論財官,因為舉例多是南宋人,故如果認定徐子平註解為本人,則知其應是南宋年間的人。
(2)關於虛實論法是非常多元的,因為與支幹合化,刑衝破害,結構等等有很大的關係,非常繁瑣,但有妙用,不展開論述。
(3)陸老師對訊息賦的研究還欠缺,德清目前正在系統註解這部賦文,講諸家註解理清今古法分章解析評述,目前只完成5/1,如果有幸能夠完成該著作,希望能夠得到陸老師的指教。
五:古法札記-重讀五行精紀(5)
(1)精紀是一部集大成的書,收錄有非常多人得注述和論法,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因為相容並收,難免不邏輯系統嚴謹,該書的定位是收錄前人的著作一併參考,而並非成體系的論命著作,功用與定位不同。
(2)納音金木只有成器與未成之分,並無“半成的說法”,金旺於乾兌申酉戌亥,木旺於震巽寅卯辰巳,故見之謂之成器,如果執著成與未成,不如直接參一柱三元之得失輕重,在《三命通會》六十甲子中有力做全流之用,其中涉及五行旺衰,喜忌成敗,往來輕重等,與三元本身的往來有關,至於成器未成器,也是方便之說,成又如何?不成又如何?也需要提起全域性來較量得失,也就是邏輯嚴謹的推算論命。
(3)丙午丁未之水,戊子己丑之火,為何如此特殊?因為丙丁是火位,火在天上為日月星,而天上之水,只有雨水銀漢;子醜是在坎位,子又為水,水中卻能夠藏火,只有雷電才有,故丙午丁未為雨水,戊子己丑為雷電,為聖水火,因為這種水火的材質不同與平常,就不是金木可以生得,理解雨水雷電的特殊性,就能理解“水火併不矛盾”,六十甲子是天地支幹天時與地理交感碰撞而生,類為長存於世間,各有功用不同,無非“道法自然”,世間不能用常理解析之現象比比皆是,科學之功用,並不是創造了奇蹟,而是發現是“造化之妙用”,故研究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
(4)日時往來分主客,日為主則時為克,時來傷日通月氣者重,故往來有輕重,有旺衰,有成敗救應在其中,確有妙理也,“區域性並非全體”,日時之用,講述的是主客之間往來的五行關係,分清吉凶,仗量輕重,四柱搜查,無非此運用之延伸,重要的並非“區域性還是全體”,而是有沒有明白這樣講的原理和理論依據。
(5)該書宜細讀,滿讀,精讀,細細品味,才感其中之意味深長也。
六:從《應天歌》到《蘭臺妙選》(6)
(1)應天歌的主體只講“爭鬥降伏”,“旺衰輕重”,“三命往來”,定好太極後,分清吉凶,吉則宜護衛,兇則宜降伏,吉則宜生旺,兇則宜死絕,與格局之正反順用,共得命理之趣意,雖言神煞,而神煞亦出乎氣數,分吉神與惡煞,正用與逆用,細膩而精深,入精入危,大有講究也。
(2)《三車一覽》的理論與技法整體上來說都繼承自古法,並不矛盾,因為子平法的諸多內涵,在祿命法中都可以找到淵源,祿命與子平,有很重的源流關係,後者在繼承同時而創新,精煉而系統,邏輯推理,歸納起來,吉凶分明,故一時興起。
(3)《蘭臺妙選》核心也是論三命根基,爭鬥降伏,五行成敗,論奇格異局,也論吉神惡煞,也雜星命,並非不用大運流年,而是宗旨不在講大運流年,而是重根基結構,好比如解析的是這塊地上的是什麼建築物,至於裡頭會住什麼人,有什麼樣的生活動態,並非這個書關心的話題,但是可以延伸出來運用,這個道理其實也簡單,就像德清也一直在註解《五行精紀》一樣,今年何重建老師的精紀註解出來後,我就基本停筆了,因為他們已經做的非常通俗易懂,那麼我得註解風格雖然不同,但是有人做在前,後續換個角度解讀歸納體系,是不是更好?
當然,根基結構決定了人生的框架,而流年運勢則如同人生舞臺上的演出,是具體的事件和變化。掌握了根基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流年運勢的意義,從而做出更合理的決策,趨吉避凶,讓人生的演出更加精彩。
每部經典的宗旨不同,精紀都講基礎那麼全了,淵源都寫好十八格了,還一直講基礎與十八格意義不大,只是重複而已,故不是不論,是不需要論。
做什麼用的作文題目,只需要緊扣主題就可以寫好文章,不需要複述前人注述。
《蘭臺妙選》的定位面對的是流通的祿命著作,補缺其未盡之處,若以此為弊,則恐不妥。
七:古法札記小結
(1)任鐵樵自身根本不懂祿命,亦不懂神煞,更不懂早期的祿命論法,甚至連“飛天祿馬”都不懂,還說乙木見鼠是耗子,不能貴,還“不待辯而知其妄”,有失嚴謹,動則批評俗書,任鐵樵不僅批評祿命法,也批評早期的子平法和外格,如果說“子平法”,則定義什麼是正宗的子平法?淵源算不算?淵海算不算?三命通會算不算?這些他都批評不少,文人相輕也,今人有人用不好子平的比比皆是,甚至各種術數都用不好大有人在,術數多少講點天賦的,有些人得根器適合學習不同的方法,故先賢提倡“法無高下,因材施教”,只要能夠接引後學,什麼法都可以用,法者,伐也,渡江之物,到達彼岸則走了,伐則須舍,何況非法。
用不用的好,不一定是方法的問題,而是用的人得問題,當然我現在也不一定可以用好。
(2)萬民英所期待的“本之以五行為經,參之以納音為緯”,是我得追求,並且每天日以繼夜的在整理完善,學習與理解,道不虛傳只在人,萬老四百年的夢,我願意為之追趕,想起陳白沙的一首詩:
自策示諸生
賢聖久寂寞,六籍無光輝。
元氣五百年,一合又一離。
男兒生其間,獨往安可辭?
邈哉舜與顏,夢寐或見之。
其人天下法,其言萬世師。
顧予獨何人。瞻望空爾為!
年馳力不與,撫鏡嘆以悲。
豈不在一生,一生良遲遲。
今復不鞭策,虛浪死勿疑。
請回白日駕,魯陽戈正揮。
小結:
對待老前輩的著述,後學確不敢輕言一二,但今日看到陸老師收尾講的“四百年圓夢人”,不自覺間將自己對號入座進來,一路研究命理學的所思所想,忽有感而發遂成此文,僅作為一家之見與說。
最後申明:我非常尊敬,甚至敬畏陸老晚年為命理學的推動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本文所寫只為交流學術,非質疑問難之論。
其次是,寫完該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我是一直在註解《滴天髓》,《三命訊息賦》,《蘭臺》,《精紀》之類等,確實非常尊崇萬民英前輩的命理學思想,希望將祿命與子平系統合參共論,至於所獲無幾,卻沉醉其中,子平法有不同階段的子平法,祿命法也是,命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往後是為了向前,復古是為了創新,我不排斥祿命與子平法,我追求的是命理學的通透與對現實生活起到實際的意義,比如我在做一些專題的研究,只是“一無所獲”。
原因是系統研究的晚,理解跟不上,需要時間的沉澱,或者以後我對命理學說又有新的看法與以上相違背,以上一點想法,如有幸得到陸老師賜教指正,乃是後學的榮幸,期盼。
本文來源:鼎豐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