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真實的萬民英與其命學思想

一:講解萬民英思想緣起

我平時有誦讀經典與賦文的習慣,晚上讀《中庸》,讀到其中一句: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忽然想起萬民英,想起我心心念唸的在故紙堆中整理從古至今的命理家說之念,刺痛我心,萬公竟然因為著述太豐,讚揚前人太過,而被後世所遺忘,今之學命者,動則冠以李虛中之祿命術,或徐子平之子平術,談及萬民英,便說其有一部《三命通會》的字典書,每個命理師的書單都會給人推薦一本《三命通會》,但多數情況下,推薦人與被推薦人都不會看其書,很簡單,因為“著述太豐”,絕大多數人會望而生畏,而選擇看《千里命稿》,或者《子平真詮》,或者去做功~數十二生肖,再或者去買太歲符。

市面介紹萬民英,多是介紹其生平,或者摘錄一些萬民英評價自己八字的特點,有些大師喜歡給萬公找毛病,以證明自身的命理學造詣有多高,恰恰呈現自身的愚昧無知。

萬民英治學命理數十年,自隱居不仕後,終身修整命理學,著書立說教學,出生官宦世家,上半生仕途沉浮,曾英勇領軍作戰,保家衛國,文成武備,下半生隱居著書,他的這種經歷,就是放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也是十分罕見的,他的生活閱歷與見識眼光,註定其修書的水準與質量,今人讀書而不讀《三命通會》,學命理而不瞭解萬民英,何其歪曲,不亦悲哉?

若李虛中,則只見其名,未聞其言,目前所見大多皆是託名,徐子平亦是,生平事蹟皆不詳,使子平法光大者,實則是南宋徐大升,而中間不知又經多少代人推崇,方才明朝大盛,而多數人只知道萬民英推崇子平法,以為萬公是集子平法大成,其實皆不瞭解萬民英,更不瞭解其命學思想,其誤會代代相傳,以至於無人瞭解萬民英。

古之命理學者,默默無名而託名於李虛中,徐子平之下者不知凡幾,只要自家學說能夠傳下去,誰的名字皆可以,是故現在動則虛中子平,其實不知道抹殺多少命理學者之默默貢獻也,比如德清在整理的唐宋祿命古籍,其中不少作者著述非常豐富,很多都有精闢見解,系統立論,但亦被統一稱為“李虛中法”,而萬民英豐富的命理思想,又被冠之以“子平法大成”,實則評價不嚴謹,因為根據德清參詳萬公著述看,萬公對古今命理家都非常推崇,不罕誇獎,其命理思想是非常豐滿圓融的,而子平法不過其中一端,萬民英另外高度肯定祿命法與星命術,這在歷史中是非常罕見得,但是幾乎沒有人全面瞭解其思想,更不清楚,萬民英在命理史上的崇高地位,故德清決定,寫一系列萬民英的命理思想文章,以告觀眾,重新認識這位命理史上的巨匠,以期萬老之命理思想復明於世,世人重新認識其人其述,而不是將其看成一本工具書,一個沒有中心思想的人。

從《三命通會》序文談起。

二:《三命通會》序文解讀

原文(1):

昔者羲皇則河圖洛書,畫卦作《易》,乃因數究理,而天地之秘始洩。

周茂叔作《太極圖》,《通書》,闡陰陽五行,乃因理明而性命之蘊益著。

理數合一,而造化不越是矣。

德清按:

此處乃講命,學皆有所宗也。

術家之學,皆始於伏羲則河圖洛書而作易,故易為群經之首,理數之根也。

周茂叔即周敦頤,乃理學奠基人,二程的老師也,理學,乃是窮理盡性之學,陰陽五行皆其要,萬老祖述周子,乃知其之命理學是“重理”而不尚神化的。

原文(2):

今星家者流,乃就造化中於人有生之初推年月日時,立名四柱,而謂之命。

其說肇於珞琭子,衍於李虛中,盛于徐居易。

德清按:

此處乃萬公一家之說。

珞琭子者,託名立說者甚多,不知何時人也,但其《珞琭子三命訊息賦》,確實源出甚古,李虛中乃唐人,而根據萬公所論,則珞琭子在唐之前,賦如是珞琭子所作,那就在東晉郭璞之後,則訊息賦成書年份更早,或是東晉南北朝產物,未待可知。

李虛中則761-813年時人,後世著述多託其名,但目前到底哪些是李虛中著述,實則不可考,“衍於李虛中”存疑,德清看法是術士多託虛中之名而傳世,故此“李虛中乃是一個群體,並非可以實指李虛中也”。

徐居易,則是徐子平,萬老引筆記以為其是五代人,但訊息賦註解是南宋時產物,子平事蹟皆不可考,觀五代兩宋著述看,子平法只有到北宋末年徐大升作《子平三命通變淵源》後才開始傳播,或說盛于徐大升之後,更為準確,觀者自行識之。

原文(3):

細考其說,不可謂無理也。

但陰陽五行流行天地間,生剋制化而已。

今乃於生剋制化中巧立許多名目,以盡人命,未免已失之鑿,矧世庸弗明道理達造化而已。

德清按:

萬民英認為推命之說是可信的,但是陰陽五行之理,論到本質,就是“生剋制化”的關係而已。

但是有非常多術士於其中創造非常多得名詞概念,實則皆不離生剋制化,但是已經非常混亂,有穿鑿附會的嫌疑,可見萬老命理思想是希望“以簡馭繁”統一命理思想的。

所以看不起那些把論命搞得太複雜,混亂無序的人,認為都是一些不學無術,庸庸碌碌的人。

原文(4):

僅能誦《淵源》,《淵海》等書,便謂知命,及詢古人論命之所以然,茫然無以應之。

間有知者,又粗淺執滯,弗能洞究其變,無怪乎星命之談,有準與不準也。

德清按:

《淵源》和《淵海》都是徐大升所作,為子平法奠基的祖宗書,學子平者,皆祖其書。

萬老一個“僅能”,字裡行間鄙視這些淺陋不學無術之人,認知僅僅是子平法,不足以概括命理學的全體,而且術士皆不明其理,可見其心氣很高,瞧不起世間的談命人士。

原文(5):

餘為此病,乃博求古今之書,凡語及陰陽五行,生剋制化,有關星命者,必深探其源頭所以然之理,久則豁然貫通。

乃知古人推命:

“論納音,論干支,論格局,論財官,論祿馬,論神煞”,取用變化,要皆有至理寓焉。

,皆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精妙的命理學知識。想要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命格,不妨嘗試“八字格局查詢”,透過專業的分析,揭開命運的奧秘,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矧吾儒格致之學,茲亦所當究心者,惡可槩以小道棄之哉?

德清按:

因為當世不見通達知命者,萬老搜尋古今一切有關命理學說的書通盤研究,也是本書成書的根本所在,可見其是花大氣力,財力,精力在這上面的,今人誦讀《三命通會》,當每思前人著述之艱苦與不易,而非動則掛名在自己祖宗傳的命學知識給你也。

後面將論命之法,概括出6種,十分精要,以德清今時之眼光看,確實不出此6樣。

而萬老亦因此而悟透命理,融會貫通,通會此書,乃是其終生研學實踐的命理心得也,此書當之無愧為命理學最重要的一部書,不讀《三命通會》,不知命家之富貴也。

讀書人,不可輕命理,不可輕通會,學命理不看通會,乃自絕經脈也。

原文(6):

或曰:

“命之理微,聖人罕言,何談之易而言之詳,豈命之理盡於子之言乎?”

餘曰:

“命之理微,此聖人所以罕言,然未嘗不言也”

餘悲夫世人不知天命而妄圖冥行,又悲夫人事未修而諉罪於天。

不知者,固無足言,而諉罪者則亦未為得也,何也?

蓋人事與天命相為流通,能盡人事即所以盡天命。

而命有窮通,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必至無可奈何,然後斯可以言命也。

故孔子曰:“君子居易以俟命”。

又曰:“死生有命”。

聖人之意,斷可識矣。

德清按:

此處可看出萬老著《三命通會》之初心也。

悲憫世人,不知命而妄為,故立說以啟之,高明君子,持之可修身養性,安身立命也。

怪乎江湖術士,又妄以萬般皆是定數,而任意妄為,豈是作書本意,觀者知之也。

原文(7):

餘深念聖人垂教之意,後世不明而命之理微,故其說不得不詳,說之既詳,故其述不得不多,而何敢談之易也?

德清按:

古之術數書,莫不術語連篇,全談應用而無心路歷程,萬老著述,可見理學家之人文關懷也,著書立說,以理為主,苦口婆心,以盡其全,為求見其全體,不偏不倚,而詳盡其說,是故成其命理鉅著也。

世間之人,有術無理,重術輕道,是故不懂萬民英,更不懂《三命通會》,以其淺薄知見,度量大儒本真也。

有的命理學者,以為通會乃萬民英主導的學術機構來完成的,多數皆非其著述與編排,這是德清不同意的,從其行文來看,主體內容可能皆出自萬公一人,還說背熟通會也不會算命,背熟和讀懂是兩碼事,讀懂和應用又是兩碼事,況且世間有背熟通會之人乎?

原文(8):

是故,博搜遠引,遡源求根。

既探陰陽之精,復窮干支之始。

釋神煞之吉凶,據何理而得名?

解格局之名義,憑何法而立例?

祿馬何異於財官,納音何殊乎五行?

男女位分剛柔,行藏頓異;

老幼氣別衰嫩,取用不同;

疾病由稟受之偏,兇短本受煞之重。

德清按:

此段非常精闢,可以看作《三命通會》全書的眼目也。

從陰陽,干支,神煞,格局,祿馬,財官,納音,全體辯證講述清楚其中運用變化。

而其中運用,子平,祿命,皆混用,以得其全體趣意,解開命盤為準。

因此,在解讀命盤時,需將子平、祿命等不同命理學派相互參照,以期全面理解命盤所蘊含的資訊。最終的目標是透過命盤,洞悉命運軌跡,把握人生機遇,化解人生困境,成就精彩人生。而這一切,都需要以對八字命盤的深入理解為基礎。

後面又論剛柔,老幼,輕重,吉凶,禍福,皆充滿辯證,勃勃生機,可見萬老之思辨深刻,方才成此大作也。

讀《三命通會》,同時將萬老數十年的命理理解和其對幾千年命理文化的一次體認,如此大作,怎可不讀乎?

原文(9):

先察根基,次詳歲運;

地配星野,時看晦晴。

然後證以古今人命,重以日時參詳,以日得之專,時得之獨也。

德清按:

本處講論命流程也,先分析原局結構特點喜忌,然後看大運向背,又看其出生地區,星野分宮,時看晦晴也,還可根據五音姓氏以別其異。

既講明其原理,又論分析之法,然後補全古今命例,以證其立論也。

此處需要注意講的重“日時”,並非就是說以日為主。

表達的是同年之人,不知凡幾,同月亦是,能夠體現差異與變化的是日時,所以非常重視,實則年月日時皆重要,本處萬老不言胎,亦十分遺憾,因為命局必須五柱論命才可見其精微,還有論命須三才並觀也。

原文(10):

然人有日時同而貴賤迥然,乃月令節氣淺深之辯;

有八字等而壽夭不齊,寔內外業緣之殊。

矧時變刻漏,氣判正初;

世分治亂,運隨古今。

風水可奪神工,陰鷙可改天命。

人生遭際修為,安得一例論乎?

德清按:

此處乃講述同樣八字,不同情況影響的客觀因素,條條皆是精闢見解,非常值得重視,而非惑於江湖術士之愚昧無知也。

(1):與月日節氣淺深不同有關。

(2):內外的業緣不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肯定積極樂觀的心態。

(3):生時刻度不同,氣分正初。

(4):時代背景不同,治亂不同。

(5):陰陽宅風水不同。

(6):陰德不同,上天有好生之德,積善莫須人知也。

(7):人生修為不同,重視修身養性。

以上7點乃萬老所講,知命而保持積極樂觀,樂善好施,做個好人,修身養性,一樣可以改變命運影響深淺也,倡導“萬物皆是定數”者一種實力打臉。

另外仍有地域不同,出生環境不同,五音姓氏不同,祖宗基礎不同等等,皆須考量也。

學命理,不是讓你當一個江湖術士去愚弄世人,而是讓你既認識命理之理,趨吉避凶,也能夠修身養性,保持正知正念,正向人生,故德清講,萬公之命理學說與價值,處處體現人文關懷,而非一曲之士也。

非命學宗師巨匠,不能成此書,而數百年享此盛譽也,學命者不可不知。

原文(11):

誠能會而通之,神而明之,則造化訊息之理在我,自敘五十始知天命,故曰: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

《易》也者,知天命之學也。

聖門諸賢,穎悟莫如子貢,嘆不可得而聞。

然則予所著述一《易》之理,知天命之學也。

豈容以《易》言哉?

德清按:

此處交待,學習好命理學,需要考量一切因素,考慮周全之下,再根據命理理論而辯證講述,才能夠真正把握命運,神而明之,訊息盈虧也。

今人學命,無不追求一個命盤丟出來,能夠說天量地,何其淺陋?

對命運何其不嚴謹,對命理學說何其敷衍?

命理學,乃是天命之學,竟被江湖術士帶入到廬山煙雨中,以神化而惑世人,使人惑於神通而不知學,此夫子之所以敬鬼神,而遠之,展現人文關懷是也。

故夫子罕言命,講知命而無大過,可見命理學的本質乃是趨吉避凶的,是根據命理根基作指導意義的,而非神吹的萬物皆是定數也,易之變者,知者寥寥,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萬老高度重視其著述,認為自身著作的《三命通會》,乃是天命之學,言孔子之未言,孔門賢哲雖求而不得之天命學說,今人怎麼輕薄通會乎?又何以用術士之歪理邪說而誤會之三命之深耶?

原文(12):

昔嚴君平隱成都假以賣卜,因人所得之卦而勸善懲兇,君子至今稱之。

餘之心亦猶如是,又惡知談之易而言之詳乎?

或曰:“敬聞命矣。”

遂次其言,以為《三命通會》敘雲。

萬曆六年戊寅季秋吉日前進士楚江易水育吾山人萬民英書

德清按:

此處交待,萬老作書以效法嚴君平為榜樣,勸善懲兇,揚善除惡,發揚人間之正氣,以術佐道,修身養性,作安身立命之談也。

可見其內心一片光明祥和,以化人文,導邪氣,正時風為己任,著書立說,不亦偉哉?

德清寫文亦是重讀序文,萬公之形象逐漸清晰,此時雖是冬季入夜,不覺寒意,如沐春風,一時無上清涼也。

萬公1522年生人,萬曆六年乃是1578年,其時56歲,人至壯老之年,世間百態早已歷歷在目,學問精純之時,此書之重大價值,不言而喻,再談其是工具書者,不足以言命,不如從畫符唸咒化解太歲之流,以神化之,越入越迷可也,至於通會,就罷了。

小結:

從《三命通會》序文中,首先看到萬老別於術士之治學嚴謹,其次看出其論命不泥一家之說,而且相容幷蓄,可見宗師氣象,處處散發人文關懷,客觀看待命理之運用與把握,其以悲憫心著此大作,發夫子之未發,揭術家之玄奧,著述豐富,方方面面,察源知流,別於虛中與子平,乃命理界之巨匠也。

德清一直將《三命通會》與萬民英之命學思想放在命理經典治學的最後一個階段,只有對祿命與子平同時都熟悉瞭解,相信才可以把握住萬老之命學思想,通會之真精神髓也。

想起武則天在《金剛經》中題的開經偈,用來讚美萬民英之《三命通會》與其命學思想,亦可當之,其偈曰: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本文來源:鼎豐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