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合干支仔細詳,定人福禍與吉祥
任注:
此篇乃闢謬之要領也。
配合干支,必須正理搜尋詳推,與衰旺喜忌之理,不可將四柱干支弗論,專從奇格,異局,神殺等類妄談,以致禍福無憑,吉凶不驗。
命中至理,只存用神,不拘財官印綬,比劫食傷梟殺,皆可為用,勿以名之美者為佳,惡者為憎。
果能審日主之衰旺,用神之喜忌,當抑則抑,當扶則扶,所謂去留舒配,取裁確當,則運途否泰,顯然明白,禍福災詳,無不驗矣。
註釋:
原文字義講的是干支之間的組合特點,在早期的祿命法著作中著重每組干支六十甲子的特點分辨吉凶,兩組干支自有太極,筆者解讀的《三命通會納音》和《五行精紀》兩卷皆圍繞著此處而談,每個柱子本身有旺衰吉凶喜忌特點,故組合不同,影響的作用力不同,就會產生生剋制化,詳情可看筆者批註的文章,此處不延伸。
任氏此處“借題發揮”批評格局神煞之類,因為在清朝以前,流通的子平法不排斥神煞,在《淵海子平》看得比較完整,在早期的子平法著作多論格局,子平在珞祿子註解中雖不談格局,但後來徐大升和西山易鑑是將其歸納為格局法在市面流通的,並且明清之時,多用祿命法與子平格局法,但準確率普遍比較低,論命之間多用神煞和格局,任鐵樵的反覆批評是存在這個歷史背景的,並不是氣量狹窄,用孟子的話說:“吾非好辯也,吾不得已而為之”,任氏認為論命的根本是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旺衰喜忌之間即可論吉凶,偏離旺衰生剋制化而論五行,用神煞納音格局都是流於形式,故任鐵樵闢之!
如今,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透過各種網站和軟體進行“八字格局查詢”,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工具只能提供基本的格局判斷,並不能完全取代命理師的專業分析。真正的命運走向,還需要結合八字的具體資訊,以及五行生剋制化、旺衰喜忌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客觀來說,任鐵樵批評的是套路,批評的是形式,批評的人食古不化的人,因為每個格局和神煞都是有深刻的運用標準的,格局有成格敗格,神煞亦有吉凶旺衰喜忌,納音亦不是固定的,可以說這些理論體系背後亦是深刻的陰陽五行旺衰生剋制化,這一點是沒錯嗯,格局有成有敗,有敗中有成,成中有敗,神煞也有吉有兇,有吉中有兇,兇中有吉,坊間多數人不得正理,盲目套用,按葫蘆畫瓢,自然錯漏百出,被有識之士取笑,可嘆!用之人不識正理,批之人以偏論全。
任氏所批是祿命之死法;但於真法則任氏未知,世間亦少有。
但既然世間用的神煞納音都是假法,錯漏百出,任氏批評否認,又有何不可?
把那些好套用地攤口訣之人,盲目跟風之人皆一棒子打醒,回到五行生剋制化,辯證邏輯更加嚴謹,又有何不可?
格局法本身亦有吉神順用,凶神逆用之法,故四吉四凶,用法不同,名者,不過是實之表也,批之又有何不可?
該篇只是教人“辯證法”而已,多言皆是累贅之語,到此為止。
案例一:庸祿之人
甲戊庚壬
子辰申午
原文:
此造以俗論之,乾透三奇為美,支逢拱貴之榮,且又會局不衝,官星得用,主名利雙收。
然庚申生於季春,水本休囚,本可用官,嫌其支會水局,則坎增其勢,而離失其威,官星必傷,不足為用。
欲以強眾敵寡而用壬水,更嫌三奇透戊,梟神奪食,亦難作用。
甲木之財,本可借用,疏土衛水,洩傷生官,似乎有情。
不知甲木退氣,戊土當權,難以疏通。
縱用甲木,亦是假神,不過庸祿之人。
況運走西南甲木休囚之地,雖有祖業,亦一敗而盡,且不免刑妻克子,孤苦不堪。
以三奇拱貴等格論命,而不看用神者,皆虛謬耳。
梳理原文觀點:
如果按照目前神煞格局論:
這個命局甲戊庚是天三奇;地支庚申壬午辛丑,醜是甲戊庚的貴人,故稱之為“三奇拱貴格”。
申子辰三合水局,水為金之食傷,為洩身之物,任氏稱此為不衝不害其實是錯誤的。
庚金生人,雖自坐申祿位,生辰月印來生身,但辰本水庫,支會水局,金被水洩如此之重,命主必身弱無疑。
但庚金本頑金,滿盤水重,水多金沉之局,必須用土衛水不至洩身太過,亦喜火來鍛金生土之用,故喜火土無疑。
但水局衝午火,是用神火被傷,此是不美之處;幹神戊土雖出幹,通的是身辰水生庫,溼冷如何生身止水?
又年幹甲木克土,亦是不成。
任氏成水生季春是休囚,以為庚金身旺能勝財官,但三會水局制火,官星被克不吉,難以取用:
如果用壬水食神洩身,但是被戊土梟神奪食,亦不可取用;
如果用甲木偏財為用神,剋制戊土忌神,財破印,護壬水洩身,是可以的。
但是甲木在辰月生是旺極而衰,戊土是得令,所以甲木用神衰弱,不能制戊土,大運也一片甲木衰敗之地,是用神無力,所以是庸祿之人。
歸納一下任氏觀點:
1:定旺衰,任氏以庚金生辰月,得土來生,命主身旺,喜財官食傷;以印比為忌神,故取戊辰土為忌神,甲壬午都可以是用神,但是走的路線不同。
2:戊土為忌神為病,如果用地支午火,但是水局克火,午火被傷不可用;壬水食神洩身,又被土梟神奪食,是命局的兩個用神都被傷;只有甲木克戊土止水,但甲木無根又衰,不能止土,大運又走用神敗運故賤!
3:任氏論法,其實有格局法的痕跡,庚生辰月,戊土透幹為凶神,需要逆用制化,命局水重卻被土製,年幹甲木偏財破印,壬水生財,故以甲木為用神,但甲木無根氣,大運不得,故不喜。
點評:
(1)三奇拱貴是存在的,但只是陰陽五行的邊角料,不關造化。
(2)此造旺衰論,難以鑑別旺衰,解釋有顛倒黑白之象,任氏認為旺,筆者以為衰。
(3)此造用窮通,乃頑金喜火煉,水多金沉滅火之局,三會水局滅火,大運一路滅火,故是賤命;任氏分析論木而不知火,似失之正。
納音法:
甲戊庚壬
子辰申午
(1)甲子水多金死木敗之局,子辰申會水局,幹神又透壬水,水多金沉之象,時上見午火,又為金之敗位,木之死位,天元甲木見敗衰絕死四賤;納音金見旺水旺火,且死且敗,皆無氣,水盛無止之象也。
(2)甲子金,子為大海,月日時三位納音木,死金難以降木,有財難得,甲木見三柱皆為木神,但卻從旺轉衰絕,木從盛大變弱小,是家業逐漸衰退,敗壞家運財運之象也。
因此,命主需注意投資理財,避免因過度冒險而導致財富損失。同時,也要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以彌補家運衰退帶來的影響。若能謹慎行事,善用自身能力,仍可獲得一定的財運,但總體而言,此八字財運較為平淡,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甲子金喜火煉製,或得土來填水脫厄於水鄉,但皆不見,是命局無可取材之意明也;原局太差,大運即使有所幫補,用處不會太大。
(4)大運土運吉,原局木多傷土,壬申癸酉為脫體化神,又與原局金木相沖失和,晚運火運,人之將死卻行旺運鍊金,又有何意義,故貧賤也!
案例二:翰苑貴命
丙己乙壬
子亥醜午
原文:
此造初看,一無可取。
天干壬丙一克,地支子午邀衝;
正遇水溼氾濫,火氣克絕,似乎名利無成。
餘細推之,三水二土二火,水勢雖旺,喜無金;火本休囚,喜有土衛,謂兒能救母;
況天干壬水生乙木,丙火生己土,各立門戶,相生有情,必無爭克之意。
地支雖北方,然喜己土原神透出,通根祿旺,互相茲護,其勢足以止水衛火,正謂有病得藥。
且一陽後,萬物胞胎,木火秀氣,以傷官秀氣為用。
中年運走東南,用神生旺,必是甲第中人。
交寅,火生木旺,運登甲榜,入翰苑,是以青雲直上。
由此兩造觀之,配合干支之理,其可忽乎?
原文梳理:
此造天干壬丙衝,地支子午衝,是不吉的地方;亥子醜會水局,又是水月,故水溼氾濫,水多則滅火,財官無成。
如依任氏旺衰論,一片水來生木印重,身旺無疑,生於冬天,旺則宜洩,故必取地支午火為用神,木火傷官洩木之寒氣吐秀,故最喜午火無疑,但水來克火,是不吉利的地方,必須有土護衛,止水不犯火,火得已吐秀,則寒氣漸消,火氣漸生,成陰陽既濟。
以午火為用神,水重為忌神,必須見土神土關。
午火為己土財星的祿位,己土透出護衛壬水不犯午火,乙木日主隔位,官印不礙,土止水衛火,木火傷官必成故貴。
子水即為一陽,為木火之胎養之地,木火進氣而向陽,故吉利。
大運走寅運,寅是火生之位,木臨官,木火傷官成象,故為翰苑也!
歸納:
(1)任氏以為身旺天寒地凍,喜火土,忌金水,不見金來生水克木,水又被土止,木火傷官秀氣為貴重,行木火旺地則走運,此是正理,但頗繞。
(2)按格局法,乙生亥月,壬水透幹,正印格,己土偏財透幹得年幹丙火來生,是食神生財,財旺無疑;但財祿在午位,與壬水印綬同位,故不衝害,己土通根醜庫,被我制伏,醜養金官,財旺生官,官來生印,妥妥的正印格。
(3)以調候論,則妥妥的冬宜暖局,滿盤水溼木寒,最喜時支午火旺位暖局,子午邀衝,午火太陽融化冰山,木火吐秀,勃勃生機之象也,故走火運成勢。
(4)乙己貴在子,丙貴在亥,官在壬,刃在午,壬祿在亥,財星在午,見壬午為官星帶貴,雲升雨降,點點春風帶雨,相沖為互換生旺,精神十足之象,亦可論異香滿路,正合造化。
納音法:
(1)丙子自旺之水,亥子醜會水局,大江東流之氣勢也,妙在見醜為山,水環山繞之象,壬午楊柳木得水生旺,水清木秀之象,見醜為山可以紮根,又醜來止水,不至於水多木飄,反成造化之美,精氣神足也!
(2)滿盤生氣成水木之勢,得醜艮為山為基,水不氾濫,木不瓢泊,且午為火之旺位,雖生冬天,寒氣亦除,壬午木之精神活潑可知矣,水木清秀之文人也,水為木之印是印重,壬午為乾宮官鬼爻,位於乾宮天子之下,為天子門生,官印相生之高階官員亦可知矣。
(3)大運庚子土運金水仍寒,況土多濁水,寒土反冰冷,水木不堪沉重,就位克之,是不吉也;辛丑則水環山繞,雖水木清秀,但未能吐秀祛寒,亦美中不足,見壬寅則火生位,亦木臨官,壬寅金箔金裝點木神之貴,有鑲金奪彩之象,壬寅對壬午構成木火相生,同在乾宮財旺生官,文章獨步,翰苑有數也!
小結:
筆者雖言注《滴天髓》,但即本於原文解讀而延伸,最要緊處其實是用納音之理論,重注任鐵樵之易案矣,目前不論解讀任何一部命理著作,皆可用祿命法點評而通讀,故雖批子平經典,實含納音運用,勿入寶山而不知貴在何處,作買株還珠之舉也。
看任氏之解讀,多有曲解,亦有牽強,且分析頗為雜亂,難以想象說讀任注可以通神之命學前輩,到底是如何通神的,文人的筆鋒,實無病呻吟之舉也,不值一駁。
本文來源:鼎豐閒談